閲讀記錄 | 找書

甘肅關隘史(出版書)第 83 部分

邊強 / 著
 加書籤  滾屏 朗讀

威远城是明代威远卫治所,在今金塔县航天镇天仓营盘村,即当年游将军芮钊“专司守”的驻军营地。明代威远卫辖威远、天仓、平朔、毛目四所,境域东至毛目东山,西至金塔北山和墩湾,南至镇夷,北至青山头。明太祖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(1376~1395年),先在河西所设卫所之,其辖区即今金塔县黑河灌区,主为防御鞑靼自西北入侵。威远卫指挥史司驻威远城,主驻扎在狼心山和青山头,防守山、台山至青山头线,同时还在守御时开垦屯田,兼理地方。《重修肃州新志•烽堠》载:“夜墩在天仓、永宁西南,离城三百四十里,接天仓墩烽。明初自为所,属威远卫,废为墩。”夜墩就是天仓沙门子村西北公里的唐王墩,也沙门子墩,位于天仓头墩和永宁墩西南5公里,南距酒泉城170公里。明初于此置千户所署治,主以天仓北山为防御重点,防区范围为今航天镇天仓带。又载:“毛目城,镇夷城北百六十里,周围二里,故址尚存,何代所筑未详,亦近威远者也,恐属威远。”① 毛目城位于今鼎新镇友好村,元顺帝至正十五年 (1355年)筑,城有关帝庙,是元代西北新疆诸地部族往京城都 (今北京)的,俗称北路(现辙迹尚存)所经之地,也成为明初残元和游牧部族犯或归附的必经之地,而和平时期,则逐渐发展成为各地客商辐辏的集镇。

海量小说,【吉泰小説網】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 (清) 黄文炜:《重修肃州新志》,见陈棐:《防边碑》,酒泉县博馆翻印,1984年,第339页。

19.湾城遗址

湾城遗址是汉居延遗址的部分,属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。据国家文保护区划,古居延遗址跨越甘肃、蒙古两省区,甘肃境包括湾城(东湾城、西湾城)、地湾城、肩金关及现存92公里的城段及其沿线的59 座烽燧等。

湾城故址在金塔县城东北145公里,即天仓乡北15公里的黑河两岸,东岸为东湾城,西岸为西湾城,两城隔河相望。

湾城遗址平面呈方形,面积8.75万平方米,南北350米、东西宽250米,由、外城和障三部分组成。、外城现仅存几段残1 米左右的城墙和2 座烽台。城外有屋残迹,曾土汉简900余枚。城位于外城东北部,东西190米、南北宽140米,墙基宽2米,残1.65米,北、东二垣保存较好,与外城垣相距10米平行。北墙正中开门,东北角筑烽台,残7米。城土汉简500余枚,其中有西汉“田卒簿籍”所载史料十分珍贵。南垣小坛曾土西夏文雕版印刷文书和西夏文的丝绸各件。城门在东墙,由2座10米×8米门橹构成,门宽5.2米,17.5米,有坡建筑已毁。外城仅东垣较完整,基宽2米,垣宽5米的壕,东南隅有烽台1座,底边5米,残10米。城外似有壕环绕,现东侧有宽30米、残1.5米的,应为护城壕遗迹。障位于城西南部,面积90米×70米,障墙残8.5米,基宽4~6米,中有椽柱孔,部残存矮蝶。城墙系夯土版筑,夯层厚0.2米,棍直径0.1~0.2米等,棍距4米,行距1.7米。障有宋元时期所筑土坯3间,障四周有两平行的土墙,应为宋元时期建筑。现存东西段,与障之间有7米的壕

西湾城距东湾城2公里,面积180米×210米,城墙亦为夯土版筑,其筑法与东湾城完全相同。现墙基宽8米,宽3.4米,残8米。门在北墙,已毁,宽9米,有斜坡,城现有两代所修的土坯

据考证,湾城故址系汉代张掖郡辖肩都尉府所在地,宋、西夏、元时当为驿站。古时东西两城依山傍,遥相对峙,为兵家必争之地。1930年,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土汉简1500余枚,还有西夏文印版文书及西夏文丝绸残段各1 件。1972年,甘肃居延考古工作队又在此发掘土汉简百枚和部分珍贵文

湾城现存遗址保存较为完好,而西湾城因地黑河岸边,随着河的自然扩宽,其故址南墙和东墙分别被冲毁了150米、120米,并有继续扩延之。为保护遗址,1998年10月,金塔县政府在按国家文局和有关专家的论证,修建了湾城防洪堤坝。堤坝筑于西湾城东侧的黑河西岸,全792 米,可防御百年遇的洪,有效地防止了洪对遗址的破,1999 年 10月竣工,经省、地有关部门验收,还被评为优质工程。

20.地湾城故址

地湾城故址在金塔县城东北151 公里的黑河东岸的戈,位于城乡东北约34公里古河汇入黑河,属居延遗址的部分,是汉代肩侯官所在地。

1986年9~10月。甘肃省文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行了发掘,城址由三坞障组成,现仅存障,呈方形,面积21.6米×21.6米,建于夯土台地,台基宽7.5米, 0.2~0.6米, 障遗址范围100米×100米。障垣墙基厚6米, 宽2.8~3.5米,残7.9~8.2米。障四周有夯筑女墙,残0.56米,2.3米。障东北角有候望屋, 与女墙间距0.27 米, 墙厚0.6米残0.43 米, 12 米。障门西开, 外宽26米,宽27米,门36米,5米,自外向呈漫坡。障门左右两基部残存纵向地袱,东段尚存有方榫,入榫孔。墙垣皆为夯土版筑,夯层厚0.2米,棍间距4米,行距1.7米,在北墙离地3米和东南墙角离地2米,有两排木棍洞。障靠东墙有土坯砌筑的屋,已焚毁。障外北侧有迁葬的东西向墓坑,坑尚遗有苇席的裹尸残片,西端有残漆钵1件。障外北侧和东侧,有虎落尖桩各四排。

坞分早、晚期夯筑,早期坞墙西南角因地较低已被洪冲毁,故坞建筑主集中于障南的东北角。晚期坞墙系叠在早期的坞墙,或取直已纠其偏。坞门向南,两侧有土坯砌筑门墩,残存有地袱、门框、门臼等。早期坞墙外侧,有虎落尖桩和梅桩三排,虎落尖桩呈方形排列,每桩基部掘成34 厘米见方之坑,桩距0.7米。梅桩以每组4~5 木尖桩斜土中,相互形成枝杈,似为期补缺所为。晚期坞墙西侧,虎落已呈零星散布,遗迹破较重,已无规律。据测,地湾城东北距肩金关约600米,西北距黑河北岸700米,与湾城和金关城三城方位皆为正南正北,而黑河走向却并非如此,说明汉代在修筑城池时已使用指南针定位。

此地在1930年贝格曼试掘时曾在18个地点土简牍约2000余枚,其中纪年简集中于昭帝至王莽、更始时期以 (84~24年)。同还有木器、竹器、苇草器、角器、料器、陶器、铁器、铜器、革、织以及2支残毛笔等,土的检署,知此障为“肩侯官”所在。因遗址较甚,省考古所这次发掘仅土千余枚汉简和少量遗,收获

20世纪60年代,因在此附近修筑铁路、车站时以障坞遗址作勤基地,使遗址遭到破。1981 年9月,这里的古城遗址被定为省级文保护单位,受到了保护。1988年1月,居延遗址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,先由县、省划定了遗址四周外延500米的保护区域范围,使保护工作得到显著改善。

21.肩金关遗址

金关,又称金关,有固若金汤之意。其遗址在金塔县城东北约152公里。坐标为东经99°94′,北纬40°50′,位于金塔县天仓乡北约25公里, 距东湾城7公里的黑河东岸

其关址属居延遗址的部分,为汉代塞关城,是当时通往南北、河西的咽喉之地。1973年8月,甘肃居延考古队曾对此遗址行了发掘,今遗址主为两座对峙的方形夯土楼橹构成关门和烽台,以及坞堡等。现存烽台8米见方,是仅存遗迹。关门向北,门宽5米,东侧有烧残的门构件:地袱、垫木、门枢、门臼等。其两边为6.5米×5米的楼橹残,残墙最1.12米,厚1.2米,两侧各残存有4半嵌入墙的排叉柱,楼橹外筑有土坯关墙。坞在关门西南侧,墙为夯土版筑,厚0.7~0.8米,残存最为0.7 米。坞经多次重修,其有早期坞墙、灰层、积粪层,以及更早的灶、炕、桔槔、篱笆等。

坞西南角残存有烽台和方堡,堡门有迂回,两侧有住室、灶、仓库,中有院落。堡发现灶台及印章、木刻偶像和成帝“永始三年诏书”等简册。其燧、堡及关门外和“阙柱”外侧,均排列有呈正方形的虎落尖桩,有的尖桩还在部刻有缺槽,并贯以横木,以防其摇。发掘中可见烧焦的树、芦草和炭渣,整个建筑有明显的痕迹。

土简牍所记,此遗址至迟在昭帝时已称“金关”或“金关隧”;同时设有“通厩”,可知其兼有关、邮驿、候望等多种职能,又其地屯戍活约在王莽末年渐趋衰落,虽在东汉建武初年曾有恢复,但活已相对冷落了。

1930年,西北科学考察团贝格曼在考察金关遗址时曾土汉简850余枚。这次居延考古队又在此遗址共土简牍11577枚 (其中未编号的1426枚), 遗1311件, 其中有货币 (半两、五铢)、残刀剑、箭镞、转、积薪、铁器、农、陶器、竹木漆器、丝毛革制的、鞋、帽残件、渔网、网坠、织网梭、粮食、(麦、小麦、糜、谷、青稞、籽等)、棨信、印章、封泥、笔、砚、木板画、尺、纸等。

金关扼守在黑河东岸,东西两侧有巴丹吉林沙漠和北山山脉为天然屏障,黑河沿岸成为通南北的必经之路。其地居之中,拱卫着南面的肩都尉府湾城和肩候官所在地地湾城,是汉代防御匈掳掠的主边防重地,成为烈争夺的军事战略冲。所以,自汉武帝西驱匈时就在这里构筑城,置关城坞堡,并驻军屯驻,严密防守。而肩金关正是当时集屯戍、斥堠、驿厩为的咽喉门户。据所多枚记有“肩金关”字样的函检推断,此城应属肩候官所辖金关遗址。又据所元凤四年至六年 (77~75年)通厩“财务入”、“谷入”等简册分析,金关又名“通厩”。作为昔,而今坞外厩圈遗迹仍存,想必这里还是当年邮驿关换乘之地,其通的名称也似乎反映了金关在当时的军事通地位。这遗址是目河西四关中仅存的唯确认无疑的汉代关城遗址,对研究汉代关城的结构、形制有重意义。其所在的居延地区先土的数万枚汉代简牍,是们了解古代边防制度、军事建制、屯戍律例及边关军民生活节等记载的第手资料,成为补文献之足、印证富历史真实面貌的珍贵文。1988年1月,肩金关被定为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。

22. 悬索关

[推薦作品] [章節報錯] [更多相關作品]
目錄
大家正在讀
作品大綱 返回介紹

可能喜歡

致命衝動(魔王附體)(獵人同人)不死(同人小説)韓娛之光影交錯(都市言情)亂欲,利嫺莊(浪漫小説)鄉野小農民(都市小説)極樂寶典(盜墓小説)直播指點考古,開局融合麒麟血脈(恐怖驚悚)都市妖孽醫生(青春小説)殯儀館辱屍驚魂(老師小説)歷史軍事  軍事小説  陽光小説 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吉泰小説網 | 當前時間:17:54

Copyright © 2025 吉泰小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
(切回簡體版)

聯繫信息:mail